六安市第六中学欢迎您的访问!

老师,辛苦了!祝教师节快乐!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校长信箱
家长留言
联系我们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学案导学模式初探
编辑日期:2010-9-14  作者/编辑:鲁 群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洋思教学的精髓就是倡导"先学后教"所谓的"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实施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应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如何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问题探究、分组讨论、知识小节、跟踪练习、能力提高、课堂反思等栏目。设计学案时,重点放在学习目标、问题探究、跟踪练习、能力提高的设计上。
 一、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将知识点分解清晰到位,切忌将教案中教学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灭火的原理》一节的学习目标可这样设计: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灭火方法的分析,认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记住并理解通常所说的燃烧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会根据不同可燃物的性质和燃烧的条件选择灭火的方法。
⑵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认识燃烧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及危害
⑵增强安全意识,了解火灾逃生的方法 。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探索性,活动要具有开放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很少,课堂上多数问题主要还是由教师提出。因此,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逆向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解开禁锢在学生头上的“金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学生先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主探索式、自学质疑式、同桌讨论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辩论式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几种形式,但都必须有开放性探索材料作载体。设计提供开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条原则:
 (1)要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全过程中。
 (2)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关键。
 (3)提供的材料要难易适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参与中体现思维力度,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过程中感到太简单,就不会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有时会影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若提供的材料过难,学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样会影响积极性,更不利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进行。
  三、学习效果的检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学能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能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学能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即可通过跟踪练习和能力提高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学能检测题设计一般分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个层次。
   四、 课堂反思也是学案的重要环节,不要认为可有可无。课堂结束要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消化,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学习活动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反思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指导他们学会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通过教师点拨,师生共议解决的问题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大。实践证明,通过质疑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发展。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梳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也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一般在每节课的最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交流学习时采用的学习方法,然后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师总结更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学案设计不是简单地将教案改写成填空式的讲义,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设计,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多层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版权所有:六安市第六中学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