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第六中学欢迎您的访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校长信箱
家长留言
联系我们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长廊 > 素质教育
怎样看待传统的学习方式
编辑日期:2010-4-17  作者/编辑:鲁 群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辩证看待传统的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问卷调查“新课程实验中,学生有什么变化”一题中,64.1%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71.2%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39.5%的教师认为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但是,由于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尽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教师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倾向。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符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但是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这种表面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只具有他们表面的特征,其实质性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教学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一会儿上网查找资料,一会儿分组合作探讨问题,一会儿读课前准备的资料,学生一会儿前面的向后转组成四人小组,一会儿拿凳子从前面奔向后面,在教室里走马灯似的来回穿梭,还未坐稳坐热凳子,老师就马上宣布讨论结束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看上去很“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的思考。还有的是,老师自觉地淡出教室的引导地位,一切让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结果导致不少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自由散漫。总之,课堂上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闹却没有主题,甚至会出现学生海阔天空的随意闲聊的现象,这样老实讲得少正好掩饰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做法,只会带来课堂的低效与肤浅,教师该讲的不讲,该强调的不强调,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在减少而不是增加,反而不如以前教师的讲授,也许那样并不精彩,但好歹没有错,把教师讲的背下来,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还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一旦提及新课程,很多人头脑中马上以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来不切实际地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统统要扫地出门,避之唯恐不及,似乎既往的教育教学问题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惹的祸。这也是要不得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抛弃传统的接收式学习方式,而是强调不能“过于接受”,这就表明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收学习方式。从实质上说,接受学习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有重要的,任何的学习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人的学习也就不可能脱离接受学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的接收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对待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接受学习有运用的好,如教师擅长讲授,也可以主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相反,教师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不能主观地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总而言之,任何一种学习方式既有它的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顾教育的现实状况、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不仅不可能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版权所有:六安市第六中学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